2025年2月4日星期二

其实个人能做的并不多

 

  • 在不知道如何选择,但必须做判断的时候,很多人会选择从众,随大溜,别人干嘛我就干嘛,这就保证了自己跟上了多数人收益的整体走势,就是获取 beta 收益,先从相对收益的角度保证不输,就算我和别人一样失败(亏损幅度类似),从相对收益的角度看,我也没亏。

  • 主动投资获取的 Alpha 收益,有可能是正数,也可能是负数,很多散户瞎买股票,他通过主动判断后得到的 Alpha 收益就(很有可能)是负的。增加买卖的判断次数,增加操作频率,也有可能产生负收益。并非频繁买卖,频繁做决策就一定能提高盈利,实际上股价越短期的走势,越随机,判断越困难,股价长期的走势相对而言确定性更高一点。

  • 我有时会看到别人说他卖出了某只股票的1/4仓位,比之全仓买进,全仓卖出,它就减少了判断失误所带来亏损的幅度(同时也降低了判断正确带来的盈利幅度)。分批买入,你的成本就是你几次买入价的平均值,这就极大避免了你买在最高点的可能性。

  • 投资还是安全第一,收益第二,不管你预期收益有多高,都不应该冒微小的,你无法承受的亏损风险,例如一把亏光的风险。

  • 赔率=潜在收益/潜在损失,例如你判断一只股票,可能上涨20%,也可能下跌10%,那么赔率为20%/10%=2。赔率量化了这笔投资在获取一份收益时,需要负担几份亏损(收益风险比)。

  • 胜率=盈利次数/总投资次数,例如你进行了10次投资,其中6次盈利,4次亏损,那么胜率为 6/10=60%。胜率量化了你投资能力(投资策略)的稳定性(成功的概率)。

  • 期望值是指,在多次的交易中,每笔交易概率角度的盈亏值。当一个买卖决策的期望值为正时,就可以叫投资。买彩票的行为,赔率高,但胜率太低,通过期望值公式计算后,可以得出结论,博彩行为的期望值为负,不能算作投资行为。

  • 凯利公式就是通过赔率和胜率来计算最佳投资仓位的公式,难点在于赔率和胜率不好量化。也正是因为赔率和胜率不好量化,或者说,量化的准确性不高,主动投资才有盈利的可能。

  • 例如一只10年期国债,可以假设它没有信用风险(还本付息100%有保证),每年付息利率确定,如果未来10年的通货膨胀率(或存款利率)再能100%确定(也许还要确定未来10年的汇率),你通过把未来的本息折算到现在,可以计算出这只国债在到期清算前每一天的合理价格,这时候就没必要交易了,因为没有人会低于合理价格卖出,也没有人会以高于合理的价格买入。对不确定性(风险)的评估分歧,产生了买卖的价差,也就产生了交易成功的可能。盈利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正确定价,例如把刚才的例子换成某只股票,当你准确的判断出它未来10年每一年的每股盈利,每年计价货币的通货膨胀率,你就可以计算出这只股票每天的合理价格,低于这个价格你就买,高于这个价格你就卖(还要考虑交易成本),那你100%盈利。

  • 迈克尔·杰克逊1985年以 4150 万美元收购了 ATV 的曲库(音乐版权),当时很多人认为他买的贵了。这批版权,1995年增值到1.18亿美元,2016年增值到7.5亿美元(31年中,每年复利盈利9.8%,每年单利盈利55.07%),现在看这是一笔惊人成功的投资。迈克尔·杰克逊当时(大致)准确的判断出这批音乐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和当时的售价相比,这是一笔相当有价值的投资,而 ATV 的曲库的卖家,显然没有对这些音乐未来的,不确定有多少的收益做出比迈克尔·杰克逊更准确的定价,否则他就会大幅提价。

  • 均值回归理论认为,无论某一资产的价格或收益率在短期内如何波动,长期来看它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均值。

  • 自 1926 年以来,标普 500 的名义年化回报率约为 10%,扣除 2%-3% 的平均通胀率,实际回报率在 6%-7% 之间(数据来源于 ChatGPT)。

  • 1977年5月,沃伦·巴菲特在《财富》杂志发表的《通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》一文中,提出了股票类似"权益债券"的见解。根据二战后的经济数据,他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(ROE)长期稳定在12%左右,投资股票相当于购买了一张利率为12%的永续债券。

根据均值回归理论,我们可以假设长期来看,当标普500年化收益率高于10%时,未来年化收益率下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;当美股平均 ROE 高于12%时,ROE 均值回归的可能性也在变大。当然,这些都是通过历史数据推导未来走势,并不能完全保证未来走势就一只遵循历史上的均值。

  • 我说的这些东西,只能说是对投资有帮助,具体到投资的标的和择时,我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独到观点。我说的和我做的也未必一致,我也未必接受我说的建议。我做的对不对,也全看盈亏,我赚钱了,就是我能力好,我亏钱了,就是我狂妄自大,没有老实遵循被动投资的原则。总之,我认为这些比较理论的知识,对盈利帮助也不大,我个人也懒得写。挣钱还是靠工资(为他人提供服务),投资靠的是“敬畏市场”的谦卑(不要认为投资好挣钱,以及谨慎和不断的学习)和运气。

  • 前几天,我听到一个观点,经济学家周金涛说,一个人的财富命运,在出生那一刻就被决定了,因为你成年时经济周期的状态也就被确定了。你是生活在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萧条期,这对你的财富积累有重大的作用。东汉末年中国人口约5000万,至晋朝初年锐减至1600万,大概就是三国时期中国人口减少了68%,你要是出生在那个年代,就不是你能有多少钱的问题,而是你能不能活到成年的问题。你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,还是现在的朝鲜,那区别也大了。我不是说个人没必要努力,而是说个人的力量真是很渺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