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:养老金管理的目标与风险
第二部分:核心理念与分析框架
第三部分:退休支出与动态调整模式
第四部分:主要提款与投资策略
4.1 总回报法 vs 收益法
4.2 系统性提款 (Systematic Withdrawals)
4.3 收入地板(income flooring)策略
4.4 年金/安全第一法(Income Protection / Safety-first)
4.5 权益资产递增路径 (Rising Equity Glidepath)
4.6 养老目标基金 (Target-Date Funds)
4.7 债券梯 (Bond Ladder)
第五部分:补充性工具与策略
第六部分:实践建议
第七部分:附录
第一部分:养老金管理的目标与风险
管理目标
主要风险
回报序列风险:即使两个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化回报率相同,但由于资产涨跌的顺序不同(先跌后涨 vs. 先涨后跌),会使两个组合的投资结果有巨大的差异。若退休初期股市大幅下跌,会导致养老金基数缩水,再加之在股市下跌期,被迫定期提取现金用于支付日常的生活费用,这会大幅不成比例,且永久性的伤害未来股市上涨时,养老资产的增值能力,最终大幅增加养老计划失败的概率。若股市大幅下跌出现在退休生活的中后期,因前期的资产上涨增加了养老金的资产,则对养老金的伤害相对较小。
长寿风险:因存活时间比预期长而导致养老金枯竭。
通胀风险:通货膨胀侵蚀货币的购买力。
金融市场波动风险:股市走势的不确定性,可能导致资产价值大起大落,进而影响提款计划的顺利执行。
第二部分:核心理念与分析框架
2.1 退休收入风格意识(RISA矩阵)
由 Alex Murguia 和 Wade Pfau 在2021年发表的“退休收入风格意识”(Retirement Income Style Awareness, RISA)矩阵将行为金融学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财务规划中, 他们认为,一个优秀的退休收入规划应该是个性化的,应和退休者的价值观、心理倾向和情感需求相匹配,并非一定以财富最大化为第一目标,这样才更有利于在未来金融市场和退休生活的变动中被持续执行,也更有利于提升退休者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。RISA 通过两个主要的心理偏好维度(“概率为先 vs. 安全至上” 和 “灵活性 vs. 承诺性 ”)划分出四个象限,用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退休收入策略。
2.1.1 核心维度
概率为先:愿意承担投资市场一定程度的不确定风险,换取更高的潜在收益和更充裕的退休生活。
安全至上:更关心本金的安全和现金提取的稳定,厌恶不确定性。
灵活性:更希望能保留对投资的控制权,可随时调整策略,以应对未来个人或投资市场的变化。
承诺性:更希望通过契约的承诺换取对未来确定性的保障。
2.1.2 退休收入风格与策略
把两个维度四个选项进行组合,就形成了四个退休收入风格及其适用策略。
概率为先 + 灵活性:整体回报 (Total Return),适用总回报法、系统性提款 (Systematic Withdrawals)。
概率为先 + 承诺性:风险包裹 (Risk Wrap),适用和投资市场挂钩的年金险。
安全至上 + 灵活性:时间分段 (Time Segmentation),适用三桶金策略,四盒策略。
安全至上 + 承诺性:收入保护 (Income Protection),适用年金地板,年金化。
2.1.3 次要维度
RISA还有一些次要维度:
时间地板 vs. 永续地板:时间地板优先保障退休初期(如前10年)的基础支出;永续地板重视终身基础支出的保障。
积累导向 vs. 分配导向:积累导向更关注资产增长;分配导向更关注提款的稳定性。
前载收入 vs. 后载收入:前载收入希望在退休早期提取更多资金;后载收入希望在退休后期有更多资金。
真流动性 vs. 技术流动性:真流动性指高流动性的证券资产,可无损变现;技术流动性指需折价或耗时变现的资产,如房屋。
顾问有用性 vs. 退休收入自我效能:顾问有用性倾向于接受专业指导;退休收入自我效能倾向于自主决策。
高数学素养 vs. 低数学素养:高数学素养适合熟悉复利和概率的动态调整策略;低数学素养适合简单策略。
2.2 退休收入替代率(Replacement Rate)
退休收入替代率 = 退休后年收入 ÷ 退休前最后一年的收入 × 100%,理想的替代率应在70%-85%之间,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退休金替代率是 60%。低收入者可能需要更高的替代率,可能接近100%,因其收入在工作时就已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开支,压缩空间小 。2024 年中国城镇职工社保的平均替代率约 45%(人社部, 2024 年 5 月),还需其他退休收入补充。
2.3 寿命与时间参数
预期寿命:某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寿命,可用于做未来的退休计划。
健康预期寿命(Healthy Life Expectancy,HALE):指一个人从出生起,预期能够在"完全健康"状态下生活的平均年数,不包括因疾病或伤害导致的健康状况不佳的时间。
储蓄持续期:在设定提款策略,财产增值幅度的前提下,退休资产能够维持的年数。
条件寿命 (Conditional Life Expectancy):一个已经活到某年龄的人,平均还能再活多少年。用于调整提款率与风险资产比例。
第三部分:退休支出与动态调整模式
退休支出微笑曲线(Retirement Spending Smile Pattern):由 David Blanchett 在2014年提出,该理论指出,退休人员的实际消费水平在退休期间通常会出现先上升、后下降、最后再上升的模式。退休后的前10年,可支配时间宽裕,身体健康,娱乐多,支出稍多;退休中期,精力体力下降,生活简单规律,支出下降;大约80岁以后,健康状况恶化,医疗支出,长期护理费用增加,支出再次增加。
基于预期寿命的动态提款率:每年按“余额 ÷ 剩余预期寿命”确定提款额。年龄越大,预期剩余的生存时间越短,提款率越高。
蒙特卡洛模拟:用计算机程序对退休规划进行数千次金融市场随机情景(牛市、熊市、震荡市)下的运算,根据大数法则来评估投资及提款策略的成功率。一般建议成功率在80%-95%的置信区间内,80%以下风险过高,95%以上则过于保守。
第四部分:主要提款与投资策略
4.1 总回报法 vs 收益法
4.2 系统性提款 (Systematic Withdrawals)
按照预先设定的比例、金额或频率,从其投资组合中定期提取现金。在学术定义里按比例提款,即不管市场行情如何,每年从投资组合的所有资产类别里,按相同比例提款。也可调整为,提款时先卖超配的资产类别,若股市大跌则从低风险资产类别中支付。
4%法则:又被称为“25倍”法则(资产是年开支的 25倍),是一种常用的“安全提款率(SWR)”模型,由 Bill Bengen 于1994年提出,根据美股与美债的历史数据(1926–1976)测算,退休第一年可提取投资组合的4.15%(每季度1.04%),此后每年提取额根据上一年的通胀调整,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,也能在 95% 的成功率下,确保在30年后投资组合(养老金)也不会被提取一空。有研究显示,股票75%+债券25%的组合,在确保30年后资产不被耗尽方面表现最佳。根据 2025年 Bengen 新的研究观点,安全提款率被修改为4.7%。4%法则是依据美国股市历史数据做的研究,历史数据提炼出的规律无法保证未来也有效,也未考虑退休支出的变化和意外支出,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主要资产不是美股美债,结论也可能不成立。
动态提款:提款百分比按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增加;提取率和资产收益挂钩,收益好就多提款,收益不好就少提款。
守护线/触发器(Guardrails):当资产大幅涨/跌到设定条件时,调整提款比例。
地板-天花板规则(Floor-Ceiling Rule):设定提款额的上下限。例如,年度提款金额可在上一年基础上上下浮动10%,但不得低于“地板”或高于“天花板”。
守门员规则(Guardrail Approach):当投资组合余额达到某一阈值(如低于初始金额的70%),减少提款率;当余额大幅增长时,允许增加提款。
固定提款:按固定资产比例,或固定数额提取。每几年可以视情况重新设定比例或数额。
4.3 收入地板(income flooring)策略
它把风险分层,先用有保证的收入(社会保险,商业年金)覆盖退休生活的必需开支,再把剩余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资产。与之相反的策略是系统性提款策略。
四盒策略(Four-Box Strategy)
由 Farrell Dolan 于2009年发表,属于一种“收入地板策略”,该策略把退休后的财务问题分解为四个部分。
必须支出:饮食,住房,医疗,这类支出是维持基本生存所必须的,不可延迟的支出。
可选支出:旅游,兴趣爱好,外出就餐,娱乐,用于提升生活质量,但可以推迟,调整或取消的支出。
确定性终身收入: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,商业保险公司的年金险。这类收入受法律和商业合同约束,提供可预测的,确定性的,和金融市场涨跌无关的,终身的收入,可以避免你因长寿而无钱可花的情况。这部分收入默认支付必须支出部分,如果不够可以考虑通过购买商业年金补齐。
投资型收入:股票,债券,或相关的基金,这部分投资风险高,短期涨跌不可预期,收益不稳定,长期来看却是你抵御通胀,财富增值的主要手段。这部分收入默认支付可选支出部分,当金融资产下跌时,你可以减少或停止你的可选支出,避免被迫在金融资产低位时卖出,以保护你财富的增值能力。
两类支出对应两类收入,一共四个盒子。当你量化了你的“必须支出”时,模糊的长寿风险就可被预测和计算,你心理上出于对未知的恐惧,就会因问题的清晰化而减少,进而提高生活质量。当你把可选支出和投资型收入挂钩时,可以避免你因可选支出过多而损害你的财富增值能力。该策略无法避免金融市场的风险,也需定期重新调整各项的占比,使两类支出重新匹配两类收入。
三桶金策略(Three-Bucket Strategy)
也被称为“水桶策略”(Bucket Strategy),由 Harold Evensky 于 1985 年提出,最初为“两桶”策略(现金桶与投资桶),后被丰富为多桶策略。桶策略的核心理念是,把用于短期需求的资金和用于长期增值的资金明确分开,避免投资者因股市的下跌产生心理上的恐慌(基于行为金融学中的“心理账户”偏差),不必被迫卖出股票支付日常开销。由于把相当数量的资金长期放在中低风险,也就是中低收益的金融产品上,降低了回报序列风险(sequence of returns risk),提高了本金的安全性和现金流的确定性,也降低了资产增值的潜力,所以这是一种偏保守的策略。有研究表明,桶策略不必在股票下跌时卖出股票所产生的投资优势,并不足以覆盖整个投资组合长期低仓位股票所产生的劣势,若仅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,桶策略的总收益会明显低于总回报法(Total Return),优点在于可提供心理安全感。
水桶策略根据养老支出的不同时间段,把养老投资分为短期、中期和长期三个桶。
第一桶金(短期资金,现金桶):资产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,现金,银行短期存款,短债基金。资产量为一年到两年的日常支出。用途为支付目前的日常开支。
第二桶金(中期资金,收益桶):资产为期限稍长的债券或存款,债券梯,中期债券基金,REITs。资产量为三年到十年的日常支出。用途为补充桶一资金,中期的非必需支出(买车,旅游)和意外支出。
第三桶金(长期资金,增长桶):其余十年以上不用的钱,都放在这里,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投资。资产为股票,股票基金。用途为抵御通货膨胀,财富增值,远期开支(养老院、长期护理),补充桶二或桶一的资金。
三个桶的资金再平衡:Evensky 最初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现金桶和投资桶的再平衡(最初的设定只有两个桶),现在多数建议每年或每两到三年再进行一次再平衡(使各桶的实际资金量和最初设定的资金量相符)。桶策略的一个优点是,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牛熊改变提款策略,当股市比较好时,可以从桶三提取资金补充入桶一和桶二;当股市熊市时,可以只提取桶一和桶二的钱用于支付生活费用,停止对桶三的提取,不必因生活开支被迫卖出股票,可静等股市的再次上涨,保存财富的增值潜力。假设你桶一和桶二的资金量可以覆盖你十年的养老生活,那理论上你可以十年不对桶三进行现金提取,也就是说你有十年的时间等待金融市场再次上涨。
桶策略当然可以根据你的资金量,心理偏好做调整,例如可以把桶一的资金量设定为覆盖六个月的日常开销,把桶二的资金量设定为覆盖两年的日常开销。当桶二的资金量设定为两年开销时,桶二的资产也应调整为在最多两年内,不会产生大幅下跌的低风险资产。资产定期再平衡的频率也可以自由设定。
你工作时期,也就是在养老金的积累期内时,你同样也可以使用桶策略,例如:日常开支由工资支付,现金桶保持三个月的生活费,用于意外的开支;桶二保持两年的生活费,用于防备失业和可预期的大额开支及可选开支;剩余工资对桶三的投资组合进行定期投资,买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。
4.4 年金/安全第一法(Income Protection / Safety-first)
用年金或债券保障“基本支出”,剩余资金投资增长型资产。
年金化 (Annuitization)
年金险:通过购买商业公司的年金险,得到保险公司某年开始定期(每月或每年)向你支付确定数额的生存金(养老金),直至受益人去世。年金险可以提供确定性的现金流直至身故,部分控制了长寿风险。缺点是内部收益率(IRR)低,可能不能抵御通胀,资金灵活性低。
投资市场挂钩年金(带终身提款保障):收益和金融市场收益同步的年金险(一般收益率上下限都有封顶),一般带有终身提款保障,即无论投资部分亏损有多大,保险公司最少也会定期给你一个较低的,固定数额的生存金,直至被保险人身故。缺点是管理费贵。
Tontine-like(类唐提产品):由 Lorenzo Tonti 于 1653 年提出的金融工具,其核心逻辑是 “集体出资、按存活人数分配收益,幸存者共享已故者的收益”。现代的类唐提年金险将长寿风险通过集体机制分散,同时让幸存者分享红利,把保险公司承担的部分风险转化为由早逝者负担,由此降低保险费定价。证券投资基金也有类唐提产品。
长寿保险(Longevity Insurance):也叫延迟给付年金,一种高龄阶段(如80岁)才开始领取的养老年金险,领取养老金至身故,用于对冲长寿风险。因能领取和长期领取长寿保险金的人相对少,所以保费就相对便宜,保险有杠杆效应(用小额、确定的保费,获取可能出现的,大额的未来保障)。
4.5 权益资产递增路径 (Rising Equity Glidepath)
由 Wade Pfau 和 Michael Kitces 于2013年发表,内容为在退休初期降低股票配置,然后随着时间推移,逐渐增加股票(权益类资产)的比例,以防范“序列收益风险”。
4.6 养老目标基金 (Target-Date Funds)
一种从现在至特定年份(一般为退休年份),随时间推进,逐步降低高风险资产比例,增加低风险资产比例的证券投资基金。
4.7 债券梯 (Bond Ladder)
购买多个到期日不同的债券,最终使每年(或每季度)都有一笔债券到期,产生定期的,确定性的现金流。然后再把到期的现金投入你债券梯计划中最长期限的债券,循环往复,通过定期购买债券(定期投资),平滑债券的利率风险。债券梯提供了比现金或短债更高的收益,也提供了一定的现金流确定性。
第五部分:补充性工具与策略
政府公共养老金(社会保险):政府强制参与,仅提供基础保障,符合条件时,可终生给付。
逆按揭 / 以房养老(reverse mortgage):你抵押房屋给商业机构,商业机构定期给你养老费用,直至你身故,被保险人身故后,商业机构拍卖房屋收取成本及利润,如有余款会支付给遗产继承人。
资产配置:根据投资目标、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,将资金分配到价格走势低相关的大类资产(股票、债券、现金、房地产、大宗商品等)中。研究显示,一个主动投资基金(或主动投资者)的收益率的波动幅度(方差/标准差,即风险)约 90% 由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决定,而主动择股或择时对回报波动的解释能力非常有限。因此,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主要由资产配置控制,而非个股选择或短期市场时机。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,最稳健的策略是:确定长期持有的资产配置方案;定期再平衡,以获取少量 Alpha 收益;避免频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,因为主动调整往往带来负 Alpha。这种策略能实现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(夏普比率),同时降低灾难性损失的风险。
投资组合再平衡:当市场的涨跌导致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(如股票、债券、现金、大宗商品)的实际占比,偏离了投资者最初设定的 “资产配置比例” 时,通过卖出超配资产、买入低配资产,让组合重新回到最初的配置比例。目的是保持投资组合的风险与个人风险偏好一致。
税务:在美国,应优先提取已纳税账户,递延纳税账户应分散在多个纳税年度提取,最后提取免税账户中的资产以利于复利增值。更优化的动态策略是:在每一年,主动控制应税总收入,使其保持在较低的税阶内。
长期护理保险(Long-term Care Insurance):为因年老失能、失智或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群,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及相关费用补偿的保险。有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,也有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保险。
“Buy, Borrow, Die”:“买入、借入、死亡”是一个顶级富豪和信托基金的财富管理与税务筹划策略。策略通过终身持有增值资产(股票、房产或艺术品。只要不卖出就不会产生因盈利而出现的资本利得税 Capital Gains Tax),并以其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借出低息贷款(借款不是收入,不用缴纳所得税,借款利息可抵税),来满足日常生活及投资的现金流需求,当事人死亡时再通过变卖部分资产来偿还贷款,当事人的继承者继承财产时,根据美国税法中的“基准提升”(Stepped-up Basis)规则,这些资产的计税成本(Cost Basis)会自动“提升”到当事人去世当日的市场公允价值。这意味着,继承人如果立即出售这些资产,几乎不需要缴纳任何资本利得税,最终实现财富最大化和税务最小化的结果。
第六部分:实践建议
确定自己的资产和负债,养老生活的必须支出和可选支出数额,每月的确定性收入(社会保险,商业年金),家族是否有长寿史。计算自己的预期寿命,计算并定期重新计算储蓄持续期,条件寿命。
评估退休收入风格意识(RISA 矩阵),确定自己使用的退休收入规划及提款策略。
熟悉各类金融产品,学习投资知识,确定自己的退休收入规划及提款策略,并定期根据自己的最新情况进行退休收入规划的更新。
第七部分:附录
Wade Pfau 和 Alex Murguia 创立的 Retirement Researcher 注册后可免费使用退休收入风格意识测评(英文)。(RISA Profile 也是官方网站,但直接从这里进行测评需收费)
SafeMoneyRetirement 也提供了和官方测评内容相同的 RISA 测评(英文,可网页翻译),注册后免费。
AI 查询问题:(ChatGPT,Gemini,Perplexity,Grok,Duck.ai,DeepSeek)
我的个人情况是:(性别,出生年月,婚否,居住地,健康状态,身高体重,吸烟饮酒习惯,运动频率,家族病史),请估算我的条件寿命(Conditional Life Expectancy),并提供相关的查询方法和数据来源。
请系统性地阐述个人投资理财规划的完整框架,包括其中涉及的核心步骤,以及每个步骤所对应的关键策略与理论。
请全面介绍个人退休收入规划与退休提款策略的整体结构,指出该框架应涵盖的主要阶段,并说明每个阶段中的重要策略和相关理论依据。
请详细说明个人在证券投资中所采用的系统架构,列举这一框架中的关键环节,并阐述每一环节所适用的主要策略与理论基础。
请系统性地阐述保持身体健康的完整框架,包括其核心组成部分、关键原则及相关的科学理论,并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建议。此外,能否结合现代生活方式,提出一种平衡且可持续的健康管理方法?
我希望能尽可能的利用社会资源帮助我生活,想了解(某国家)和(某省市)的,和我相关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(含各类补贴、救助、保障等),及其政策细则,领取条件和渠道。我个人的情况是:居住地,户籍地,出生年份,性别,社保缴纳情况,家庭成员包括(配偶,子女,父母),就业状态。以我的需求为内容,给我写一个向 AI 提问的问题模板,需要我提供的个人信息,先以括号内的选项填充。(请酌情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,个人信息可模糊化,警惕个人信息泄漏导致损失。)
最后更新日期:2025-09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