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底,在日本国内人气排名前十的基金中,投资美国股票或重仓美国股票的基金占据6个席位,重仓日本股票的基金为零。如果自己国家经济不好,或对自己国家经济没信心,投资外国股票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参考:
即使日本股市已经涨了十年了,日本人仍然对日股没兴趣,2021年,日本人投资海外股票总金额是投资本国股票的近300倍。2022年5月底,在日本国内人气排名前十的基金中,投资美国股票或重仓美国股票的基金占据6个席位,重仓日本股票的基金为零。如果自己国家经济不好,或对自己国家经济没信心,投资外国股票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参考:
有人投资房产是想以后用房租金补贴养老费用,不管房价涨跌,房子总是在的,房租总是能收到,所以对房价的涨跌并不关心。
房屋并不是无息资产,它能通过出租产生房租收益(除非你不出租),但除此之外,房屋本身价值的变动,也是重要的获利方法,如果你卖出房屋产生的收益高过你的房租收益,你就应该卖出房屋获利,而不是继续通过租金获取收益。你的目标是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,而不是尽可能的获取租金。
国际上租金回报率3%-5%为合理水平,相当于我购入房屋后,出租约16到25年就能回本,之后就是纯赚。期间如果房价明显被高估,我还可以通过卖出房屋提前收回本金并获取盈利。这个投资收益看起来还正常,毕竟每年4%的收益还是不太好找的。假设我找到一个高于4%盈利的投资标的,我就应该卖出我的房屋投资,投资于这个高于4%的投资。就像我取出低利率存款,去存高利率存款一样。原来你的钱是以房屋的形式存在,以房租的形式获取收益,现在你的钱变成其他财富存储载体了,并没有消失,也许是存款,也许国债,也许是股票/基金,通过新的形式获取收益。
2023年北京房屋租金回报率1.85%(每年获取购房成本的1.85%的收益),靠租金54.2年回本。这个就不太正常了。现在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(中国无风险收益率)是2.235%(你买10年期国债每年利息是2.235%,44.74年回本,且没有违约风险);沪深300(中国股市)市盈率12.18(去年每股盈利是现在股票售价的8.21%,假设以后每年盈利都和2023年一样,12.18年回本),股息率3.22%(去年的股票现金分红是现在股票售价的3.22%);三年定期存款利率1.95%(假设利率不变51.28年回本,法律保障本息安全)。现在定期存款,国债,股票收益都比出租房屋收益高,明显是房价被明显高估了。除非你认为2024年你的房租收益涨幅100%,收益率变为3.7%,且以后每年都有3.7%的收益。或者,当你今天要卖出房屋时,你发现你的房屋市价下跌了50%,这样你的收益率也能达到3.7%,突然之间,出租房屋成了一笔收益良好的投资。
如果房屋真下跌了50%,你认为你房租是维持原价的可能性大,还是房租下跌的可能性大?过去租金回报率低,没人在乎是因为房价会上涨,可以通过卖出房屋来获取良好的收益,现在就别指望房价上涨了。
你负担了房价下跌的风险,租金下跌的风险,然后收益是1.85%,比没有任何风险的三年定期存款,和10年期国债的收益都少,你图什么呢?你负担了风险,应该要求更高的收益才对。
………………
中国石油(SH:601857)2007年11月5日在沪市上市,当天出现48.62元/股的交易价格,这也成为中国石油的历史最高价,17年后的2024年5月7日收盘价10.12元。中国石油公司还在正常经营,估计在经营100年也没问题,亏损了国家也会补助,从2018年开始每年现金分红。
这就像你花费100万买了房子出租(租金回报率1.85%),10年后你可以200万卖了房子,回报是(200万房款+10年租金18.5万)218.5万,你没卖,又过了5年,房子还在,房价变成150万了(从最高价下跌25%),现在你这项房屋的投资,价值是:150万房屋价值+15年租金27.75万=177.75万。你多花费了5年时间,少了40.75万人民币。
这篇文章本意是想讲讲“当你卖了房,手拿一大笔现金该怎么办?”的问题,或者说,一个不了解投资的人,或者投资经历只在支付宝买过基金的人,如何进行长期的(30年以上),低风险的投资,这笔投资的安全性应该可以用来指望它养老。
………………
首先你先了解一下个人保险,健康险,住院险,意外伤害险,重大疾病险,养老险。主要去微信,抖音,小红书里搜一下相关关键字,里面应该有不少分析和推荐。大保险公司的保险没准贵,先了解一下那帮保险经纪公司(慧择保险网,小雨伞,开心保)的推荐。如果你年龄比较大了,不容易买健康险,重大疾病险,不买也可以,反正年纪大买了保险杠杆也小,类似于你保费交了10万,出险了也就赔12万,你不出险的就白缴了(数字仅用作举例,是我瞎掰的)。考虑一下你和你的家人是否需要买保险,别你投资都投出去了,结果突然家人出了什么意外,需要用钱。
………………
剩下的钱,对于一个没接触过投资的人,接受不了亏损的人,你就存银行定期,买国债。国债是银行卖的那种到期还本付息的,最好是提前支取也能有点比活期利息高的国债,别买国债基金,别买国债ETF,这两种一个是需要投资知识,另一个是可能出现亏损。和投资亏损比起来,通货膨胀让你损失的钱就太少了,如果出现大幅的通货膨胀,银行存款利息会升高,90年代我们国家一年期存款利率曾经在10%左右,那时你就取出旧存款,买新利率的存款就行了。
根据《存款保险条例》的规定,同一家银行,同一个人,银行出现破产情况,存款本息50万以内的全额偿付,剩下的银行能赔多少算多少。只算各类存款,你在银行里买的理财,基金,保险,这个存款保险都不管。大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接近于零,小银行存款利率高可能高一些。
最好能换一部分美元存在银行,比例你随意,也许50%,也许30%?你的钱变成美元,人民币的通货膨胀就和你没关系了(变成美元通胀和你有关了),人民币通货膨胀,美元就会对人民币升值,你用钱的时候把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,你的人民币就变多了,这样你财富的购买力就保住了。
《存款保险条例》的50万全额赔付,是包括外币存款的。
根据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》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等额的外汇便利兑换额度,就是说你简单填写用途,不必提交证明材料,每年可以兑换相当于5万美元的外币,假设你家三口人,再加上双方父母,这就7个人了,每年35万美元(折合人民币254万),下一年又有35万美元额度。
就算你家小孩不满一岁,只要有身份证,也有每年5万美元的便利额度。
外币在自己不同的银行账户间,直系亲属账户之间可以银行转账。
换美元银行的手机 APP 就可以操作,你可以跑到银行,让银行人员指导你操作。
跨境贸易支付中美元占84.32%,人民币占4.47%。全球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近60%,人民币占比2.69%。事实上,全球的政府和央行都更信任美元,流通性好(向外国买东西时别人都收美元),稳定性高(汇率不会暴涨暴跌),没有那个央行会储备未来会强烈贬值的货币。
不投资就没有投资风险,坦然接受通货膨胀的侵蚀(如果通缩,你的钱还升值了),这总比投资失败亏的少。投资专业人士该亏也还是亏,别觉得你积极投资就能跑赢通胀,没准你跑的赢,也没准你跑不赢。对大部分人来说,赚钱还是靠工资,靠投资赚钱不靠谱,能保值,能增值一点就不错了。
………………
下面谈谈如果你比较有学习能力,希望在上面的方案上在多负担一点风险,多预期一点收益的方案。
这方案就是拿出你全部钱的10-20%用来进行金融投资,剩下的钱按上面的保守方案存定期,买国债。投资思路就是80%的钱购买银行存款和国债这种本金安全的投资,剩下20%的钱用低风险的方法投资于股票等风险类资产,用于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,假设股票等风险投资亏损幅度不会高于50%,也就是说假设投资者可以接受总投资资金10%的亏损。是否每年要对这两部分投资进行再平衡(例如每年12月第一周,通过买入卖出把存款:股票的比例重新调整为8:2)?似乎平衡不平衡都可以。
………………
股票部分就直接在中国股市买入标普500的指数ETF就行了,美股再烂,也比其他股市好些。偶尔发现自己的标普500ETF溢价率太高,就切换到溢价率低的同类ETF,不切换也行。根据历史数据,标普500长期平均年回报率约为6-8%,但这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收益率。
标普500指数:标普500指数是美国最重要的股票指数,包括了美国50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,股票市值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约80%,占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的约20%。成分股公司的收入中有约 71% 来自美国市场,其余 29% 来自海外市场。
纳斯达克100指数:纳斯达克100指数是由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市值最大的100支股票组成,多为科技股,重要程度仅次于标普500指数。成分股73%收入来自美国境外。其中82只成分股也在标普500指数中,加上市值权重,两个指数的重合度为43%。
基本上我信任美元定价资产,例如美股,美债,黄金也可以通过股市少量持有;尽量避开人民币定价资产,例如中国股票,中国房地产,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(资产在中国,依赖从中国市场获取人民币利润)。
………………
根据《哪个才是最好的标普500ETF,真是令人纠结》的推荐,目前(2024年5月)首选标普500ETF(SH:513500),备选标普ETF(SZ:159655),另外注意溢价率。
除非你要再平衡存款和股票的投资比例,或者你要进行消费(支付衣食住行,吃喝玩乐费用),二三十年的长期持有才能获取稳定的收益,别涨20%就卖了,也别亏20%就卖了,涨跌你都别卖。历史上,标普500指数的最大跌幅是25%,中国股市最大跌幅是79.1%。长期看,只有投资才能获得财富的保值和增值。
………………
黄金主要是对冲法币的滥发,凡是人类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(美元,欧元,日元,人民币)都会滥发,法币发多了,就会货币就会贬值。黄金只能开采,地球上能开采多少是有一定数量的,人类政府没法凭空制造出黄金,所以一般法币贬值,黄金就会相应的升值。如果买的话买,在股市里买黄金ETF(SH:518880)就行了,一般建议不超过投资总额的5%。
实物黄金就不建议买了,不好卖出,很多地方回收黄金的价格很低,从投资或保值的角度看,买实物黄金毫无意义。要买的话可以考虑熊猫金币,中国人民银行发行,中国法定货币,听说30克的熊猫金币对金价的溢价最少,目前一枚是16,942元人民币。中国金币集团有回购的保证。
总的来说,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购买黄金(含实物黄金)。
………………
参考:
Woody:标普500基金净值,纳斯达克100基金净值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问:我就一套自住房,卖了我住哪里?
答:你可以卖出大面积的房子买入小面积的房子,卖靠近市中心的,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房子买稍远的,购物就医交通稍差房子,卖总价高的房子买总价低的房子,或直接租住(例如长租公寓)。方向就是尽量卖出人民币资产(中国的房子),尽量持有更多的现金或类现金类资产(银行存款,国债,美元)。以上的建议显然是以“预期未来中国房价会明显下跌”为前提的,如果你的判断是未来(你的)房价不会明显下跌,那这个建议就不成立。
租住的缺点是目前租购同权好像还是有问题,具体就是子女入学。再一个就是心理问题,如果你租房住总是心理不踏实,影响你生活质量,你可以考虑购房,毕竟你的钱是为你个人幸福服务的,不能本末倒置。
2023年北京租金回报率才1.85%,房东每年才收你房价的1.85%的租金,这房东是在做公益,是在积德行善,希望大家能给房东(有钱人)一个当好人的机会。假设你卖出了你唯一的房屋,得到卖房款200万,你转身就租了个市价200万的房子住,房东一年收你3.7万房租(租金回报率1.85%),这时候,如果你把你200万的卖房款投资了银行存款(目前中行3年定期利率1.95%,只要你一次签3年租约,应该可以锁定房租支出),国债,股票基金,债券基金,总之,假设你200万元总体一年的收益率正好是1.85%,正好用来支付房租,那你可以说你免费住了。你还是住在和你原房子类似的房子里(因为市价一样),但以后房价涨跌的不确定性被你消除了,增加了你财务的稳定性(不论房价涨跌,你银行里200万的存款本金是不会变的)。如果三年后房价下跌50%,你可以把你银行里200万的到期存款取出来,买入三年前市价200万,现价100万的一套房子,兜里再揣100万现金。在这种完美的假设下,你还是住在一套3年前原价200万的房子里,变化的就是你兜里多了100万的现金。
如果三年后房价上涨了呢?那你就亏了。实际上不论你卖房,维持现状,还是买房,你都要承担潜在的风险,并得到潜在的收益。卖房后会丧失掉未来房价上涨的收益,同时也规避了未来房价下跌的损失。未来总是不确定的,没有人能精确预测未来,做大概率正确的事情就可以了,模糊的正确已经足够好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房屋这样的大宗资产(或卖房款)应该做稳健的投资,避免损失第一,收益第二,也就是说,为了提高资产的安全性,收益性要适当让步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问:我有空置或正在出租的房屋,是否要卖掉?
答:假设你这些房子未来并不打算自住,或给你家孩子住,是投资性房产。投资性房产你就看收益率呗。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是2.31%,一年期定期存款是1.45%,如果你一年的房租收入比这两个还低的话,那你就应该卖出房子,因为你买国债回报更多。再一个还要判断长期的租金趋势和房价走势,别你今年房租收益比你买国债多,明年房价下跌5%,那你还是亏钱了,除非你房租收益也是5%,那你这一年不亏不赚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问:以后会通货膨胀,我拿着卖房款,现金会购买力会贬值,还不如持有房产。
答:根据(更新版)房价见底了吗?和北京房价回到2016年两篇文章提供的信息,北京房价按最高价计算(北京房价在2017年3月达到了历史高点),今年已经有下跌50%的区域了,过去最高售价100万的房子,现在卖50万,这也没抵御通胀啊?同一时间段(约6年时间),如果北京物价通缩了51%(物价,或你的生活成本下降了51%),那你可以说你的房子为你你的资产增值了1%,假设这6年间货币通胀了10%,那你通过持有房产,损失了60%的购买力,你要是当时100万卖了房子,持有现金,你购买力才损失10%。咱不说北京最倒霉的一波房主,2023年全年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比上年上涨0.2%,你持有的北京房子价格2023年如果上涨了0.2%,就算保值了,你房价上涨超过0.2%就算增值了。那你家房子2023年房价是涨了还是跌了?
可见,买房不一定保值,也不一定增值,只是有的时间段,有的城市,有的地段会保值增值。现在,房价普遍上涨的时候过去了,现在,是大部分房屋正在贬值的时候,持有房屋,通胀蚕食一部分你货币的购买力,房价下跌再减少一部分你的钱,亏两次。拿着现金的人在通胀的环境里只亏一次,目前是通缩,还算赢一次。
可见,有时候,持有现金或类现金资产(银行存款,短期国债,货币基金)也可以是一个比持有房产更好的选择,在通胀的环境里能少亏购买力,在通缩的环境里可以增加购买力。
租售比=月租金÷房价。
国际上合理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:200到1:300之间(靠房租要200到300个月收回购房成本,相当于16到25年)。2023年北京数据:租售比1:650(房价是月租金的650倍),租金回报率1.85%(房屋每年产生房价1.85%的租金收益,可以类比银行利息),售租比54.2(依靠租金收入,54.2年回本,可以看成54.2倍市盈率的股票,著名的收息股长江电力动态市盈率才39.77倍,39.77年回本,工商银行动态市盈率5.52倍,5年半回本。54倍市盈率是未来利润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才会有的估值,你认为北京的房租未来会多年高速上涨?),租金收入比26.29%(房租占北京租户月收入的26.29%)。
国际上租金回报率3%-5%为合理水平,5%以上的城市适合购买出租,3%以下的房价过高不适合投资。全球范围房租占租房群体收入的40-45%,是租客所能承受的价格上限。
以2023年北京的房价为基础,房价再下跌50%才会出现:租售比1:325,租金回报率3.7%,靠房租收入27.1年回本,这才是全球范围内比较合理的价格。当然这样直接类比比较粗糙,房价受多种因素影响,比如说中国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,钱去不了境外,只能在中国境内买东西,做投资;中国人比较爱买房子,不爱租房,结婚要买房;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历了23年的房价上涨(2021年9月开始下跌),很多人还有房价上涨的信仰;中国境内投资渠道少,中国股市大部分人不敢买,少部分人亏了钱,只能投资买房。这些都对,但导致房价下跌,甚至于大幅下跌的因素也很多,比如,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,自住都没问题,再指望别人买房,那就只能是投资了。现在经济也不好,收入都下降呢,大批因断供产生的法拍房,2024年1月全国法拍房挂拍10.04万套,比去年1月增长48.2%,新生儿减少,别指望20年后等他们买房,他们每个人都能继承几套房;投资房产,你卖给谁?现在房产市场是买方市场,是卖房的多,买房的少,房价也跌两年半了,人都是买涨不买跌,越跌越不着急买。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突破300万亿元,这是非常多的钱了,说好的通胀呢?企业在减少投资,因为卖不出去,怕赔钱,个人怕以后收入下降,减少消费,企业和个人一起在存钱,市场上流通的钱在减少。因为卖不出去,现在房屋,汽车都在降价,企业盈利困难,在降薪裁员,这是通缩。通缩是所有的商品服务都在降价,相对的,也就是钱的购买力上升了。简单说现金在升值,包括房屋在内的所有人民币计价商品在降价(水电燃气涨价了,这些价格都是政府管制的,是政府强行涨价,增加了政府的收入,居民企业的负担加重了)。日本通缩可是持续了二三十年呢,就算某天通胀来了,房价涨幅也未必赶得上通胀,生活水平都下降了,谁还有钱投资买房?自2017年以来,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连续六年下降,北京人少了,你指望买房的人变多?买房的人少了,你能指望房价上涨?
现在不能再把房子看成“投资品”,指望它升值,而是要把房屋当成一个“消费品”,一个东西用旧了,再卖出去就要降价。靠房产投资获利,以后是很专业的事情,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涉足的领域了。
房价取决于富人的购买,而租金取决于租客(穷人,相对穷)的收入。富人买的豪宅现在倒卖的还可以,可豪宅和一般人也没关系,现在企业正裁员呢,你觉得租客收入能上涨吗?租客收入变少,房租只能下降。
一个地方的房价:短期看政策变化,中期看土地供应,长期看人口增长。短期北京还能有什么政策?开放全国人来北上广买房?那其他地方的房地产就更卖不出去了,北京正在疏散人口。土地供应也指望不上,现在北京的房子应该不少了,长期的人口因素大家都知道,以后人口会越来越少。真是看不到什么积极的因素。
租金回报率=房屋年租金/房屋总价。
中国住房的租金回报率是1-1.5%,北京是1.5-2%。(数据是凭记忆,来源忘了)。假设你房屋的租金回报率是2%(这个数字很可能高估了你房屋的租金收入),房价200万,租金收入就是4万/年(3333元/月)。假设你的房屋每个月都产生房租,没有一天空置,那么,4万元/年 X 50年=200万。你可以认为你现在用50倍的年收益购买了一项资产(一套房屋),假设房价和房租都不涨不跌,仅凭租金50年回本;或者也可以认为,你现在卖出这项资产,可以一次性得到50年的租金收益。
根据国家标准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》(GB50068-2018),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》所规定,民用住宅建筑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70年(按照目前规定,商品房产权年限是从开发商拿地之日算起。也就是说,开发商2020年拿的地,盖房子盖到2025年再卖给你,那你实际只拥有65年土地使用权)。普遍的看法,你真正能用来住,或出租的时间,肯定没有50年,很可能只有30年。30年后房屋可能就变危房了,电梯,各种管道估计已换过几次,如果地点离市中心比较远,整个小区可能都没几个人住,冬天供暖会赔本(可能没人供暖),物业因为收不到物业费都跑光了,如果大楼高度比较低,也许你能指望有开发商重新建楼,你肯定还要交钱,基本上,你还是假设30年后,房屋价值为零吧。
30年使用期限的意思是,如果你是自住,每年6.66万,或每月5555元的居住成本;你出租的话,4万X30年=120万,你花费200万,等待30年后,投资总回报是120万,亏80万;你卖出的话,等于你30年使用期限的房屋,马上就一次性收入50年租金,然后还可以把这200万买个银行存款或国库券什么的,200万目前的一年期定期利息是2.9万。
可以决定家庭房产投资的你,假设现在是50岁,你100岁的时候,这套房可以靠租金回本,之后不考虑危房不能出租的问题,你就是纯赚了。我还是建议你不要指望房租收益。拿着现金,趁你还能玩,能吃,花了多好,住养老院,请住家保姆,看病,都要花钱,最后临终再花一笔大的医疗支出,最后风光离世。
总之,你把上面的数字,替换成你自己的房屋的情况,售价,你出租能租多少钱,都可以问房屋中介,房屋使用年限自己随便估一个。然后你自己算算,你现在出租(或闲置),或自住的房屋,是卖了好?还是留着好?估计以后你该能赶上收房产税。
现在北京市区的房屋,已经有从最高点算下跌50%的了,如果你一年后再卖,你觉得房价是上涨的可能性大,还是下跌的可能性大?假设下跌,你认为会跌多少?或者说,你的资产会少多少?是你几年的工资收入?假设未来10年,你的自住房会下跌50%,你卖出自住房(租房住),拿现金比较值,还是少折腾,接受可能出现的房屋减值好?
参考:
最新租售比出炉!2023上半年全国租金收益下滑,租金回报跑赢1年期存款利率
中国银行:人民币存款利率表2023-12-22 (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.45%)
中国房子平均寿命就二三十年,如果被它“压弯”了理想,你的人生肯定走不远